9月份剛送走了臧天朔和師勝杰兩位藝術家,10月又傳來了兩個因病逝世的噩耗: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老師因病去世,享年63歲;10月29日凌晨,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癥去世,享年50歲,中年還沒過,就到了終年。
仿佛兩位李老師昨天還活蹦亂跳地出現在電視里,一個做著《心理訪談》節目,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一個做著《非常6+1》節目,有說有笑、幽默詼諧。若生命是一張弓,那弓弦是夢想。每一次得到生命隕落的消息,除了震驚、悲傷和無奈之外,我們都不得不和生命做個對話。
前段時間,小編的一個朋友也是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因為一場感冒引發了綿延不斷的咳嗽,去醫院拍片,肺沒問題,卻帶出了一個“胰頭變大”,待查。她和我講,這一句“待查”,真的可太令人不安了,幸虧自己內心足夠強大。“變大”也許是指長了不該長的東西;不該長的東西,有良性的、惡性的。惡性的東西是什么,大家都懂。但這個莫名其妙的胰頭到底是什么,在哪個部位?完全沒概念,現在也只是知道應該是胰腺的頭部。胰腺我和你也不熟啊,干嘛突然冒出來?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不少人都存在相同的問題:工作過勞、壓力過大,心理隨強大卻體力透支。如果能夠預防疾病的發生,就不會發生疾病的演變,甚至產生無法控制的后果。“上醫治未病”最早源于《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傳統中醫理論更看重的人的整體和辯證施治,它看重的是調“證”而不是治“病”,與治未病的理念不謀而合。實際上,有很多人們可以預防健康的方法,但怎樣抓住最關鍵的方法呢?
調節情緒: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黃帝內經》中早有“百病生于氣”的理論,而情志問題更對我們五臟六腑具有深遠的影響。所謂“情志”指的就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情緒。不同的情志刺激對五臟的影響各有不同。人體出現的各種疾病,都是對于整體身心健康的真實寫照,而心理情緒問題,對于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經絡疏通:讓氣血津液永遠運行順暢
《黃帝內經》中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氣、血、津液、精等均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均賴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斷地補充,在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和神的主宰下,它們之間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中醫上講:“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經絡是貫穿人體身體的重要組織,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一旦經絡不通就會造成身體各部位機能阻礙。經絡疏通可以促使人體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同時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