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衛健委、醫保局迎來密集性地掛牌落地!
最新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有海南、福建、山東、江蘇、廣東等26個省區市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獲得中央批復,多省的機構改革正在推進。
隨后,掌舵各省衛健委的官員人選也陸續確定。“醫學界”梳理發現,各省衛健委主任普遍由前衛計委主任延續。然而,各省醫保局的官員卻遲遲未定。
那么問題來了,伴隨著各地醫保局陸續掛牌,誰最可能接棒?
七省市醫保局掛牌 僅有三地公示領導名單
“醫學界”梳理了各省掛牌情況,發現已有海南、吉林、福建、重慶等7省市正式掛牌醫保局。
然而,公示了出席掛牌?。ㄊ校┽t保局的官員名單的地方,僅有海南、福建和重慶市三地,與早早落定的省衛健委官員人選形成鮮明對比。
這不免令人聯想到今年上半年的國家醫保局,也是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最后一個掛牌的部門。當時引起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的新一任領導班子4人分別來自4個不同的部門。
新任醫保局局長胡靜林此前任財政部副部長,而三位副局長施子海、陳金甫、李滔分別來自發改委、人社部和原衛計委。
對應著人事調整,改革后的醫保局恰好承接并整合了三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實現“三保合一”。
有意思的是,這一多部門背景也體現在了省級醫保局的掛牌落地中。
例如,海南省醫保局長蔡任杰多年從事工程技術,副局長張霄峰則曾任職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重慶市醫保局黨委書記蔣建國從為人社局副局長出身。
各地醫改直接影響落地速度
其中,福建的人員組成或許是最接近國家醫保局組成的“三保合一”。
10月26日,福建省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成立。詹積富、賴詩卿作為福建省醫保局新任主事,出席揭牌儀式。
提到詹積富,就不得不提到其親自操刀的“三明醫改”模式,此后,三明市一度成為了全國醫改的“明星城市”。
他本人自2016年起出任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同時還兼任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以及下設省醫保辦主任。同為主事的副局長賴詩卿則出身發改委副主任,此前也曾有近10年的人社廳與前勞動局履歷。
早在本輪改革前,福建省醫保就已做到“財政、醫改一手抓”。業內人士指出,本次改革將理順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的關系,調整催生了一個集中的付費方,并能借此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海南作為全國首批完成機構改革的城市,在醫保改革中同樣走在前列。
2017年9月,海南就把人社、衛生計生、民政、物價承擔有有關醫療保障職責合并,新設立了海南省醫療保障管理局。與本輪機構改革的落地方向如出一轍。
然而海南省的醫保局官員任免依舊姍姍來遲,海南第一批任免公示是10月12日,醫保局人選則是13日后才確定公示。
各地醫保局的下一步工作?
近日,廣東省醫保局發出的第1號文件引起了業內注意。
該文件由廣東省醫保局聯合省人社廳發出,是關于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品納入廣東省醫保藥品目錄。
這一政策正是10月初國家醫保局承諾的延續。
10月10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17種談判進入醫保乙類目錄的抗癌藥,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價格平均降幅達56.7%。
之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國家醫保局表示將指導地方做好談判抗癌藥品的后續落實工作,要求各地抓緊在省級集中采購平臺掛網并組織醫院采購,同時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醫生的用藥指導,保障抗癌藥品的采購和合理使用,確保這一政策在11月底前落實。
據此,抗癌藥進醫保的政策推進,或將成為了地方醫保局的第一件重點工作。按照國家醫保局時間表,在各省落地是11月底前。這也回應了國家醫保局的落地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醫保局局長人選尚未確認,故第1號文件是省醫保局與省人社廳聯合發出。
“醫學界”發現,主事官員由誰接棒,或將影響地方醫保局的政策走向,以及改革中的流程如何再造。對于有人社廳背景的官員而言,由人社廳背景官員接棒醫保局,或許更容易將分散的醫保資源整合,更好行使新機構職能。
另外,按照此前時間表,省級改革方案在2018年9月底前報中央審批;省以下改革方案,2018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將在2019年3月前基本完成。
地方是改革的真正執行者,“三醫聯動”的真正影響,此時才剛剛開始。